自晚清以来,在所谓“千年未有之变局”下,长期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中国应当如何应对根本有异于己的西方文明的巨大挑战,从而实现富国强兵和自强自立,便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殚精竭虑思考的一个重大命题。
时至公元2003年,中国人对这一命题的追寻已有100多年的时间,当今中国之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根本目标,显然仍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回溯这百余年的发展道路,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乱象中梳理出后人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温故知新,似乎仍然颇有意义。
2003年在中国人的传统纪元中是又一个癸未年。“癸未”一词在中国漫长的时光隧道中,其实并无特别特殊的意义,正如在后来者的眼光中,2003年之于中国,也将同样只是历史长河之一瞬。不过,人们仍然对这一年充满了期待,因为在这一年里,中国刚刚顺利完成了国家领导人的大规模新老交替,年富力强的新领导人正雄心勃勃地希望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带向全面复兴之路;还因为在这一年里,“如何建立一个现代国家”这一中国百余年来的重大历史命题,又一次面临一个关键性的发展阶段。
因此,以此为基点向后回溯,只是为了在看清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更加清醒地向前迈进。至于选择了1883和1943这两个癸未年,只是为了找到回溯历史的一种方式,这一方式的准确性与代表性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把当下放入漫长的历史之河中来审察,从而能够时时自省、以史为鉴、奋发图强。
其实,在这一回溯过程中可以发现,萦绕中国100多年历史发展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诸如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经济发展的公私之辨,以及国家图强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等等,历史已经在不断试错中给出了相当清晰的回答。也正是通过这一回溯,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得出判断,当下之中国,正在逐渐找到“通往天堂之门的正确方向”。
这是南方周末“癸未施政”报道的最后一组,不过,对于这个国家而言,全面迈向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征程,其实才刚刚开始。
专题学术支持:袁伟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