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面孔 2002 年末特刊

年度特别评选

编者按

在投向南方周末年度人物评选”10 加 1”信箱的邮件里,读者评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信封赫然在目。

12 月 6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柏坡看望 83 岁的老共产党员闫连秀。新华社

南方周末评选年度人物的标准是:在这一年度里出现的、已经或者将对中国、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重要和持久影响的新闻人物。新任党的最高领导人无疑也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我们理解,人们评选胡锦涛,其实是推选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国人民在享受 13 年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清楚地看到一系列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有待执政党在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去完成,十六大所描绘的 20 年全面实现小康蓝图又必须以此为前提去实现。因此,读者评选胡锦涛,其实质是表达一种期待。

我们尊重读者的意愿,在”年度人物”之外设”年度特别评选”,也以此表达我们与所有中国人的期望。

走上前台

2002 年 6 月,英国一家知名杂志的封面文章使用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标题:《WHO’S HU?》(谁是胡?)

事实上,此时距离胡锦涛在 1992 年中共十四大上一举成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所说的”政治局常委中最年轻的一个”,已整整 10 年。

10 年中,令中国普通民众印象深刻的是 1999 年 5 月。当时,中国驻南联盟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轰炸,民众的愤怒浪潮席卷全国。在这一敏感而重要的时刻,胡锦涛出现在电视上,向全国发表讲话,以一种平和而又庄严的态度,肯定了各地民众的游行是爱国行为,并严正地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

2001 年末和 2002 年上半年,胡锦涛进行了他进入领导层以来最为重要的两次出访。2001 年是俄罗斯、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等欧洲 5 个重要国家。2002 年 5 月初,胡锦涛来到当今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包括总统布什在内的美国几乎所有重要政治人物逐一与他进行了会谈。

就在今年 2 月布什的首次访华中,胡锦涛亦专门陪同布什前往清华大学发表演讲。43 年前,胡锦涛还是这里的一名普通学生,如今站在布什身边的,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副主席。

2002 年 11 月 15 日,胡锦涛面带微笑,带领其他 8 名政治局新常委走上前台,成为拥有 6800 万党员的中国执政党的新领导人。

这标志着带领中国创造了持续繁荣的江泽民,从此正式将总书记的”接力棒”交给了胡锦涛。中国共产党近十余年来最重要的一次领导层新老交替由此顺利完成。

胡锦涛和他的同事们面临的中国

对于胡锦涛和他的同事们来说,他们面临的,是一个业已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的中国。

过去 13 年,是一系列重大宏观问题陆续取得突破的 13 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和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三件大事表明中国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市场”、“法治”和”开放”之路。中国的发展与繁荣从此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虽然历经经济过热、亚洲金融危机、98 特大洪水、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等一系列来自内外环境变化的冲击,中国宏观经济仍然创造了奇迹,GDP 增速始终位居世界前列。

然而,隐忧并非没有出现。其中明显的一点,表现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上面,是部分群体迅速积累财富的同时,也有一些群体尚未明显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收益。

显然,消除贫富差距日渐拉大的局面、使更多的人切身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从而使人们继续拥护改革,是摆在胡锦涛和他的同事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另一方面,为全社会深恶痛绝的腐败行为,虽然蔓延的趋势受到遏制,但要实现根本好转,有赖全方位的制度建设,而在贪污、受贿等显性腐败行为背后,是权力介入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的严峻现实。

此外,普通民众和新兴群体的政治诉求也在逐渐增长。所以,如何进一步建设政治文明,有待于新一届领导人的智慧和努力。

正是因为处于这样一个极端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时刻,接受使命的胡锦涛以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才引起全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目光。

担任总书记之后的胡锦涛

对于身上肩负的重大使命,胡锦涛和他的同事们无疑具有清醒的认识。如果仔细观察一下胡锦涛上任一个多月以来的历次讲话可以发现,“使命”一词被这位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频繁地提及。

2002 年 12 月 6 日,胡锦涛率新一届中央书记处来到极具象征意义的西柏坡。在西柏坡,胡锦涛明确表示,“我们取得的成就只是伟大征途上迈出的坚实一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

距中国政治中心仅百余里的西柏坡在中共历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1949 年,在进驻北京之前,毛泽东在西柏坡发表了”我们要进京赶考”的著名讲话。因此,有外电将胡锦涛的这一举动,图解为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决心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赶考”的誓言。

在西柏坡,胡锦涛明确提出了”艰苦奋斗”的号召。在”艰苦奋斗”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一度被不少人遗忘的今天,胡锦涛在就任总书记 20 天后即郑重提出这一号召,表明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施政态度开始显现。

与此同时,在参观西柏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会议、与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胡锦涛和新一届领导集体连续 4 次强调,要”倾听群众呼声,体察民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

在与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胡锦涛还要求全党”大兴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求真务实之风”。与此同时,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温家宝也明确表示,反对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

观察家认为,种种迹象表明,胡锦涛和新一届领导集体已经明显表现出民本和务实的倾向。

胡锦涛 12 月 4 日在宪法公布施行 2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则被外界看作是决心进一步完善法治和制度的重要表态。在这次讲话中,胡锦涛不仅重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更提出”要使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学界认为,这是执政党确保宪法权威性、下决心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宣誓。

当然,2002 年,对于胡锦涛,对于他的同事们,对于整个中国而言,都还仅仅是一个新征程的刚刚开始。如何使繁荣进一步持续,如何使吏治进一步走向清明,如何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如何使困难民众生活迅速得到改善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对于执政党的新领导层,对于这个国家而言,都将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而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充满了期待。

李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