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os Dai’ Blog No excuse, no panic

2000年的汉王城的最后一个春天

  我1月11日写了一篇《黄河!汉王城!2000年的文化!》,昨天终于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了他们的报道。可惜的是,1个多月之后传来的还是坏消息,汉王城今年春天将永远消失在黄河滔滔江水之中。从今往后,“楚河汉界”的含义只是棋盘上的摆设。

  2000年不能承受之罪,水利建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以下转载是《南方周末》的原文:“两千年汉王城没有春天?



  河南省政协委员集体提案吁请有关方面的保护行动,因为春天水一大,汉王城便危在旦夕。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以后将只能从棋盘上看到“楚河汉界”?

  秦末,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率军隔沟筑城,对峙于郑州荥阳广武山巅。后立约,以此沟为界,东楚西汉两分天下。中国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即源于此。
  滚滚黄河水,淘尽英雄事。这一享誉中外的古战场,只留给后人一条鸿沟,一座汉王城,一座霸王城。但最近三个多月来,“楚河汉界”这一重要的历史古迹,正被黄河浊浪肆虐蚕吞,命悬一线。
  而其中的汉王城,则可能在最近两三个月内,永远消失在滔滔黄河水中……
  在刚刚结束的河南省“两会”上,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局长常俭传等文化艺术界的委员们集体提案,吁请抓紧拨款、加固堤岸,紧急抢救汉王城,否则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向子孙后代交待。

  汉王城的背影
  汉王城的背影,正渐行渐远。两个月的两次采访,记者亲眼看到汉王城的情形一天比一天危急。
  2003年12月14日下午2时许,记者登临汉王城遗址。城址脚下,插着一个木牌,红纸黑字写着“前方危险,严禁站人”。
  那是个大雾天,站上汉王城南城墙,北望黄河,茫茫大雾与浑浊河水几乎混为一色。大雾中,不见河之北岸边际,却清楚可见河南之水,泛着白沫,紧紧贴着汉王城城基滚滚掠过。南城墙北侧原本是种着麦子和油菜的田地,现在,这些田地呈半月形整体凹进,并呈梯状下沉着斜滑而下,没入黄河水底。塌陷处,离南城墙最远的也只有5米左右,最近的则已直逼墙身。探身往下看,深达150米。左右的塌方斜面上,湿黄的新土裸露着,干枯的野枣枝翻卷着,偶尔还可见几片麦苗或油菜苗柔弱的绿色。
  长满枯黄杂草的南城墙,错沉开裂着条条缝隙,细浅者,插筷没顶,宽深者,则一米见宽且深不可测。行走间,脚下不远处一大如牛身的城墙夯土轰然坍塌,土块夹杂着野草和野枣枝,顺坡滚滚而下,直砸成细碎的粉状土面……
  68岁的汉王城村村民张景新老人告诉记者,从他记事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汉王城就只剩下基本完整的南城墙和30多米的西城墙。北城墙和东城墙由于黄河水的长年冲刷,已经不复存在。最近几十年来,汉王城基本上是保持着这一状况。
  2003年11月2日,汉王城开始出现大面积坍塌下沉。先是从汉王城西50米处的张良城开始,紧接着便延及汉王城。40多天来,原来汉王城北至黄河边大约150亩地,现在已经全被黄河给“吃”了。原存30多米长的西城墙,现在只剩下5米左右。
  记者想迈步丈量汉王城南城墙裂缝的长度,张景新老人说,“你不用量了,昨天荥阳市文物所的所长陈万卿已经用皮尺量过了,南城墙出现塌陷裂缝的长度已经长达223米了!”
  而南城墙全长则是515米。记者在现场看到了陈万卿12月13日中午测量时留下的印记,但仅过了27小时左右,裂缝的长度已经超出陈万卿留下的印记近10米。
  老人指着汉王城南墙北侧的一条长达20多米、下沉深达90厘米左右的裂缝说,“这裂缝,昨天上午7点多,才10厘米左右深。就这一天半的时间,就下沉到这样子。”
  正说着,只听见轰然声响,又有一大块田地塌进黄河里了。广武镇政府的郭顺利大叫着让记者赶紧离开,说这里太危险。他是镇里专门派来监护汉王城坍塌情况的。郭顺利的任务有二:一是招呼着村民别往危险处去,二是随时向镇政府汇报汉王城坍塌的情况。“照着现在塌方的速度,再有十来天,汉王城就全掉进黄河里了!”背着木耙的村民高树森说。
  他说村民们都一天两三趟地往这里跑,“心疼啊,我们的地都不说了,可这汉王城可是祖辈们留下的千年古迹啊!长城是人们一块砖一块砖垒起来的,这汉王城也是人们一杵一杵夯起来的啊!”
  时过两月。2004年2月6日下午2时许,记者第二次登临汉王城。这是一个艳阳天。
  城南墙北侧记者上次看到的那条20多米长的裂缝,现在已开裂近200米长,直达“鸿沟”。当时测量深达90多厘米的塌陷,现在则深达140多厘米。整个城墙或错沉开裂,或大片坍塌。汉王城能“活到年后”,村民们说是因为黄河水年前流量很小才延缓了它的死亡。记者观察,黄河水的确比上次看到的小了许多,从水流痕迹上看,河水向北退了将近五六米远。
  “那是大王爷帮的忙。”一位村妇指着南城墙北侧新挖的一口半个昌河面包车大小的窑洞告诉记者。那窑里面贴着一张黄纸,上写着“供奉金龙四大王之神位”。指着残留的香火,村民高尚志说,这是几个年老的村民前两天才挖的窑请的神。他们说看不到拯救汉王城的希望,就想了这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神求救了。
  但这“神”能救汉王城吗?村民高尚志说,“那是瞎迷信。过了春,黄河水一大,啥都完了。”
  在常俭传等河南省政协委员的提案中写道:“随着春季到来,黄河冰冻开化,汉王城坡处由黄河冲塌的情况势必加剧,现在尚能幸存的南墙被没入黄河是近在眼前的事……”

  “汉界”与“楚河”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可怕的是,汉王城被黄河水蚕吞并不是最终的结局。
  荥阳市文物管理所所长陈万卿告诉记者:汉王城遗址被黄河水“掏吃”殆尽后,在汉王城遗址之南百余米处的汉王城村的村民们的房屋、田地也就危在旦夕。没了古城墙的阻挡,肆虐强劲的“流河风”(村民对黄河风的称呼)也将让村民们的田地庄稼难生。汉王城村600多口村民,将被迫迁离家园。同时,黄河水下一口“吃掉”的将是距汉王城300多米的霸王城。这样一来,“楚河汉界”这一历史古迹将彻底消失。想看“楚河汉界”,只能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看到了。
  陈万卿的担忧,不仅被汉王城村的村民们认同,也被隔沟相对的霸王城村的村民们所认同。
  2003年12月14日下午5时,在与汉王城一沟之隔的霸王城西城墙上,霸王城村村民孙军祥在向记者兜售了一本《汉霸二王城》的小册子后,指着对面坍塌下沉的汉王城对记者说,现在即使采取措施也晚了。汉王城肯定是保不住了。黄河水掏空了汉王城,水拐出来就把这边的霸王城给扫掉了。这俩城也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即使采取措施保住了霸王城,但没了汉王城,“楚河汉界”也没有多大意义了,我们这边刚开发出来的汉霸二王城古战场风景区也就没啥前途了……

  半截水利工程
  屹立在黄河之畔广武山巅的汉王城,为什么在历经了2200多年的风雨后,会在今天遭遇灭顶之灾?
  村民张景新老人说,黄河之所以能吞掉汉王城,主要是因为前两年黄河管理部门在汉王城斜对面(西北方向)黄河武陟段修建了一段拦河堤坝,将原本东西走向的黄河迎头拦住,被堵截的黄河水折头便成了南北走向,滔滔黄河水便直接对着张良城与汉王城的城脚冲来。汉王城城墙根部山体是松软的黄土层,在强大的水流冲刷下,底部被掏空,山体托不住上部的压力,汉王城便大面积塌陷滑坡。
  张景新老人的观点不仅得到汉王村村民们的公认,而且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及郑州市文物部门的认同。诸如广武镇镇长李武、荥阳文物管理所所长陈万卿、郑州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处处长郭书营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持这样的看法。
  为什么要修建这一段拦河堤坝?是不是这段堤坝导致了汉王城的灭顶之灾?
  2003年12月15日,黄河河南河务局副局长王德志这样给记者解释:黄河从小浪底到山东的东明县段河道都属于游荡性河道,水流的主线是摆动不定的。正是为了治理黄河在这一段河道通过时的游荡性,黄河管理部门才在这一段河道修筑了许多控导工程(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拦河堤坝)。在汉王城西北方向,黄河武陟段修建东安控导工程,就是为了调控黄河河道不往汉王城方向游摆,就是为了保护汉王城段河岸不被黄河水冲刷。但之所以导致现在黄河水冲刷掏空汉王城,是因为东安控导工程还没完全修完。该工程全长6427米,现在还有1000多米下续工程没修。没修的原因是因为按照国家“十五”规划,这段工程属于下一个五年计划要修建的,目前国家对这段下续工程的投资没到位。因此,这个事情不是黄河管理部门的责任。
  黄委会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振宇否认东安控导工程是导致汉王城坍塌的原因。他认为汉王城的坍塌是个长期的自然过程。
  然而,以荥阳市文物管理所的陈万卿为代表的文物管理部门还是坚持认为黄河管理部门在汉王城的坍塌问题上负有很大的责任。

  文物所长嚎啕大哭
  村民们说,荥阳市文物管理所的陈万卿所长几乎一天两三趟地往汉王城跑,对汉王城坍塌的事最关心。2003年12月13日,他在接受一媒体记者采访时,看着不断坍塌的汉王城,嚎啕大哭。村民们说,陈的嚎啕大哭,让他们都陪着掉泪。
  记者问这个干了17年文物工作的40岁汉子:为啥嚎啕大哭?
  陈说,他之所以嚎啕大哭,有三个原因:
  一是他作为一个文物工作者对文物尤其对汉王城,有着特殊的感情。“楚河汉界”遗址所包含的汉王城、霸王城、鸿沟等遗址在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是陈万卿在这几处遗址立的碑。陈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立碑时的情景。现在,他作为文物所的所长,眼睁睁看着汉王城被黄河水吃掉,他割肉般的心疼。
  二是他觉得自己的力量太有限,他只能一天两三趟地往汉王城跑,只能一次次向上级写紧急报告,但这一切却换不来任何实际有效的拯救汉王城生命的措施。自从11月11日得知并现场察看了汉王城大面积坍塌情况后,陈万卿就开始不停地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写紧急报告,汇报汉王城坍塌的紧急情况,呼吁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拯救措施。陈万卿的这些报告记者在河南省文物管理局等多个部门都曾看到。
  陈说,在群众11月2日发现汉王城大面积坍塌后,如果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汉王城还是很有希望保住的。但对汉王城的保护,村民、当地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在技术、资金等方面都没能力。况且在黄河里修建个堤坝啊什么的,都必须要经过黄河管理部门的许可,否则就是违法。但省、市各级政府及文物管理部门一次次向黄河管理部门紧急汇报并求助,现在还未见到回复。

  急切的呼吁
  村民高树森说,自从汉王城出现大面积塌方后,几乎每天都有坐着小汽车的人来察看汉王城,来者的身份不是记者就是领导。记者来此采访后,都在各自的媒体上呼吁有关部门赶紧采取措施,保护汉王城。领导来此后,不管是哪个单位的,也不管是官大还是官小,都表示很重视,并承诺马上采取拯救措施。11月20日,等了十来天还没等到“保护措施”的村民们,将前来视察的黄委会一行领导用绳子拦截在汉王城下。他们非让黄委会的领导当面给个“能保证尽快落实的答复”。但他们得到黄委会的领导们的答复是“这要请专家论证”、“这需要向中央申请资金”、“这需要一段时间”等。
  “如果是推土机推倒了汉王城,我们不管,那是我们的责任。可这汉王城的坍塌是因为黄河的原因啊,黄河的事情我们不敢动,我们在黄河河道里栽一树或拔一树都得要黄委会批准。我们文物管理部门除了向上级一次次打报告外,对这事真的没有一点办法。怎么来拯救汉王城,所有的症结就在黄委会。”郑州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处处长郭书营这样对记者说。
  “航天人我们现在都能送上太空,黄河吞噬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千年文物古迹我们却保护不了。你说我们是不是罪人?我们是罪人啊!”末了,郭书营自问自答,长叹一声……
  在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文物管理处的杨姓副处长让记者看了一大摞文件。有荥阳市文物管理所、郑州市文物管理处打给该局的汇报汉王城坍塌情况的紧急报告,有郑州市人民政府就此事打给省政府的紧急报告,也有该局打给省政府、国家文物局以及黄委会等部门的报告等。杨副处长说,从这一大堆报告里就可以看出文物管理部门与当地政府为拯救汉王城所做的工作。
  杨副处长说,2003年12月初,省政府曾专门就汉王城塌方一事组织协调黄委会、省市文物管理部门、郑州市政府等部门开会研究解决办法。但黄委会没有人到会,说黄河河南河务局有人到会就代表了。
  开了这个会后,黄委会让黄河河南河务局具体处理此事。黄河河南河务局随后提出了拯救汉王城的方案。这个方案是说将汉王城下游的桃花峪控导工程再往上延伸修筑到汉王城段,但这个方案要实施起来可不是两三个月的事,可就是这个方案目前还没被最终敲定。
  后来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要求采取能立马见效的紧急措施。黄委会后来通过小浪底工程的调控,将黄河水流量调小了,但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汉王城的大面积坍塌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后来黄委会又提出了一个临时性的紧急保护措施,就是在汉王城城基下抛石修筑拦河堤坝,以缓冲河水对汉王城的冲刷。但这一紧急性的临时保护措施自去年12月8日提出后到现在,进展状况还停留在各方研究如何分摊修坝经费比例的问题上……

  黄委会的答复
  黄河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当地群众、政府及文物管理部门指责其“工作效率低下”,“麻木冷漠”、“推诿扯皮”等说词,给予了否定。
  “我们不是推诿,也不是扯皮,而是积极运作。”2003年12月15日,黄河河南河务局副局长王德志这样对记者说。“拯救汉王城,不是往黄河里扔几块石头就行的事。我们接到当地政府及文物部门的报告后,立马就到现场察看了,而且也提出了拯救方案。我们已经将方案报给黄委会了。”记者问其方案报上去多久及目前进展情况,王说,快20天了,目前黄委会还在研究,没给答复。黄委会不答复的原因,王副局长说,他也不知道。
  末了,王副局长这样说:“汉王城坍塌这事不是谁的责任,如果非要追责任,则怨黄河,怨大自然。”
  当天,受黄委会指派,黄河防汛总指挥办公室副主任王振宇接受了记者采访。王副主任也不认为黄河管理部门工作不积极。他说黄委会的领导对汉王城坍塌一事很重视,徐乘副主任和他曾带着有关专家等专门到现场察看过。针对汉王城的情况,黄委会也迅速采取了措施,诸如通过小浪底工程将黄河的流量进行了下调,以减小河水对汉王城的冲刷。至于为何迟迟不对黄河河南河务局的拯救方案进行批复,王副主任说,黄河河南河务局报的只是一纸文件,而不是完整的一套设计方案,咋批复?况且像这种大型的工程建设都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进行审批,他一纸文件就是2800多万元,国家的钱能这样轻易草率地使用?
  那为啥不先采取一些紧急的临时性措施,来保护危在旦夕的汉王城?对这一问题,王副主任这样答复:“据我了解,当地没路、没石料,我们咋采取措施?他们都认为这事只能靠黄委会和国家来解决,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先修路扔石?”
  以上是记者在2003年12月15日的采访。至今,时间又过近两月,拯救汉王城的决策和行动是否有新的进展?2004年2月6日下午,记者第二次采访黄委会有关负责人。
  黄河防汛总指挥办公室副主任王振宇这样答复说:“情况还是以前那样。

  文物工作者之困
  千年汉王城,转眼却成空。
  “如果我们有关部门不能在汉王城的悲剧中吸取教训,类似汉王城的事件还会继续上演。”郑州市文化局局长齐岸青对汉王城遭遇的灭顶之灾痛心不已。
  他说,他现在最想说的是,希望通过汉王城这件事,国家能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也建立像对待非典一样的紧急警戒系统。否则,让千年文物古迹毁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愧对历史。
  “我自己没有能力挽救汉王城,就把我所知道的汉王城坍塌的过程作个真实记录吧。也好让后代子孙们知道汉王城是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咋消失的……”基于这个想法,这些天来,荥阳市文物管理所所长陈万卿开始写《汉王城坍塌大事记》。
  “作为一个文物工作者,眼睁睁地看着老祖宗留下的千年古迹被黄河吞掉,你说咋向子孙后代交代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万卿不断地嘟囔着这句话。他说,想及深处,他只想扇自己的脸……

  ■链接

  “楚河汉界”的历史由来
  公元前203年,项羽与刘邦各率大军,在今荥阳广武山巅隔鸿沟筑城(即霸王城和汉王城)对峙。刘邦闭城不出。楚军粮食缺乏不利久战。楚军渐弱,汉军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军粮尽,无奈之下与汉军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即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鸿沟为界”故事的由来。
  但刘邦讲和只是缓兵之计,此后两个月,韩信、彭越、英布三路兵马会合,追击项羽。项羽最终在垓下失利,乌江自刎。

严凌君:找回语文老师的尊严

  他执拗地要把语文教材纳入新的价值体系。他出版自己的“青春读书系列”,因为不允许语文教材“里面有虚伪,有欺骗,有大量的泥沙”。
  严凌君:找回语文老师的尊严

  □本报见习记者 徐楠

  2004年春节,商务印书馆新出的一套丛书,被作为“压岁书”在北京推广。它的总标题是“青春读书课”中学生系列人文读本,顾名思义,它来自一门课。
  这门课在深圳育才中学讲了5年,被深圳市南山区教委向全区推广。
  钱理群先生亲自作序。作家莫言说:“假如35年前我能读到这样一套书,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丛书的编著者、“青春读书课”的主讲老师叫严凌君,过了这个春节他就41岁了。



  敞着门的课堂
  2月,育才中学在微雨中开学了。
  走进校园,迎面一棵老榕树。从1999年至今,这里每周都会挂出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
  文学与你有约
  青春读书课敞开大门
  不分年级,来去自由
  每周给文学一小时
  悄悄滋润你的青春
  本周主题:……
  时间:……
  地点:……
  “主题”两个字的后面,曾经是“冷眼热说余秋雨”,曾经是“我们需要一场灵魂的拷问”,曾经是“看中国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曾经是“捍卫人性———文学直面社会现实”……
  “文学的真义在民间,在生活,在人本身。”严凌君选了这句话,放在他的读本扉页。
  宽大的阶梯教室,后门始终开着。严凌君不用辅助教具,也不做特别准备,进了门,“全凭一张嘴”。他要求学生:只要有任何想法,马上大声说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没有考试,每个主题的末尾是“荐书”环节,会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初中学生能听到《小王子》,听到《呼兰河传》,听到冰心、张海迪和泰戈尔。严凌君对他们说:“谁是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就是‘小王子’。当你在书中看见自己童年的身影,当你也觉得对一朵花的柔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当你不愿做一个装模作样的‘正经人’,那么,你就是小王子。”
  说这一小时是给“文学”的,或许并不准确。高中学生甚至还能听到“文革”、听到启蒙运动、听到萨特和薛定锷。严凌君对他们说:“任何一个有能力的人拒绝反思,都将使我们整个民族失去一次改进的微小的机会。灵魂的拷问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不能因为没人赞赏和跟从而放弃。要像基督那样期许别的清醒者———你们是世上的光,你们是人中的盐!”
  讲到张志新,讲到遇罗克,老师会走近学生,激动得坐到桌子上。
  商务印书馆2003年10月出版的这套丛书,就是这门课的“课文”。严凌君选了“大跃进”时期的红旗歌谣,选了王进喜的劳动号子,选了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选了崔健的中国摇滚;他选了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节选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导言,节选了联合国宪章。翻开书来,在顾准的《科学与民主》之后,紧跟着朱学勤的《愧对顾准》;与释迦牟尼《鹿野说法》并列一起的,是圣经中的耶稣《登山训众》;王小波的情书和遗嘱并列为一个篇目,严凌君在导读中说:时隔20年,激情未减。可惜天不假年。
  他毫不担心学生难以逾越这样的高度——只要依照完整的选本逐级递进上来,谁都可以直入殿堂。我们常常是“高估了老师,低估了学生”。而这个老师,坚持“敬畏青年”。
  丛书7卷14本,从初中到高中,主题词分别为:“成长”、“心智”、“文学”、“中国”、“思想”、“文化”。最后一本被定名为《人间的诗意》,有篇评论说:“好个‘诗意’二字!隐隐与《人间词话》之‘境界’异曲同工。”严凌君强调:“我个人是从构建青年学子的精神家园、关注国家的前途、未来的命运方面来定位的,而不是简单地看文章是不是漂亮。”
  育才中学每年大约有100名学生修读这门课。
  有学生说:“这是一门给你自由、教你自由的课。”
  有学生说:“在读书课堂里,我们始终被思考的痛苦充斥着。”
  有学生说:“现在我们毕业走出国门,超重的行囊里,依然塞着《青春读书课》读本。”
  当然也有学生很快就在匆忙应考中平复了读书课的波澜,还有更多学生没进过这个课堂———100人只占学校学生总数的九分之一。对于这个自称“一意孤行”的教师来说,他要抗衡的是整个一套教学系统。
  他只管自顾自地播种。

  语文之痛
  严凌君是在痛苦之中开始编选读本并撰写导读的,那是1990年代初。
  “我教语文20来年了,没有体会到做一个语文教师的尊严。”
  严凌君说:“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内容没有人文含量,没有文化含量。”
  教材里自然也不乏雄篇美文,教学实践却把它变成一个个尸体解剖的对象,“我们做的是尸检的工作。主题、中心、段落大意、写作技巧,这些纯粹技术上的分析,割断的是一个人和母语之间的血肉联系。”
  学生该怎样思考、怎样感觉,都被《教学参考》规定好了。
  这不是与人、与成长密切相关的东西,更遑论智慧的提升。
  “少、慢、差、费”成了语文教育的标签。差到什么程度?
  做了20年语文教师的严凌君说,两种学生是常见的。一种接受了12年的系统语文学习,但却仍然没有学会读书———既没有自学的兴趣,也没有读书的方向,更没有读书的方法与审美意识;另一类学生功课优秀,能够顺利考上大学———目前绝大部分是进修文科之外的专业,有可能,他们一生的人文功课,就是中学时代那几本教科书。
  在个性和人格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极少有过人文的阅读与思考,这样一批批“优秀”学子的“精神家园”何在?中学语文教育是否存在严重失职?
  面对语文教学这门“学问”,严凌君说:“我不允许里面有虚伪,有欺骗,有大量的泥沙。”
  10年前,“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指责,让他为自己的职业羞愧。
  10年后,他撰文说:“化育天下学子是读书”。

  被分成“两半”的教师
  在江西读师范大学的时候,踏踏实实上课的日子只有半年,剩下的时间都在图书馆。“可能是自小太贫乏了吧,显得特别饥渴。”
  大学毕业后严凌君成了江西吉安师范学校的一名教师。1990年,深圳育才中学校长收到他的求职简历后亲笔回信表示欢迎,严凌君相信这是一个值得托付理想的地方。
  现在,他是育才中学的高级教师,不再教授常规的语文课。1997年开始,他在两年中打了5次报告,要求开设一门实验性的文学阅读课程。开这门课享受半个教师的编制,执导文学社又有半个教师的编制,严凌君的生活就由这两个“一半”撑起来了。
  育才中学的文学社叫“春韵”,现在它位居全国中学九十九佳文学社(团)之首。“文学社的网络化,我们在全国是第一个!”网站的常客已经从育才中学本校范围扩展到港澳台甚至海外的一些大中学生,“春韵”已经登上了《大公报》的版面。严凌君的办公室就是“春韵”网站和文学社的基地,当初建站汇集了来自学校各年级的网络技术爱好者,他们每天中午就在这间屋子里,吃严老师请的盒饭。不时会有一些中学生在门前探头探脑地问:可不可以为“春韵”做点事情?
  打开电脑,聊天工具QQ的登录提示框首先蹦出来,严凌君熟练地进入,给手下的版主发消息,提醒他清理版面。
  他每天都挂在网上,在线指导学生的写作,不断发帖、回帖。他说:文学是每个人内心的需要,写作不为考试,是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网络上,他拥有数不清的学生朋友。
  他递出的卡片,是自己和春韵网站共同的名片,他还想把春韵建成语文教师应用“青春读书课”读本的网上备课平台。他自称“白衣书生”,对于个人生活只想简化。
  “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读书编书,三分之一用在网站。”全部内容如此。
  钱理群先生在“青春读书课”系列读本的序言中写道:“我知道这数百万字的分量。”严凌君说这背后是自己百倍于此的阅读量。因为读书太投入,他经常要强令自己在凌晨3点以前睡觉。“就算不为编书,生活也是这样的。”
  严凌君最大的骄傲,是有一间自己的书房,“环壁皆书,欣然自得,坐拥书斋成一品老百姓”。
  无疑,他还会继续做语文老师。
  “你看着学生们的谈吐、想法一点点发生变化,看他们今年写的东西和去年写的东西已经大不一样,你能感觉到他们在成长。这是最重要的。”

  自下而上“新语文”
  多年来,被同一种痛苦折磨着的语文教师不在少数。春韵网站上有人发帖说:“类似这样的想法我早就有了!”
  严凌君也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比如在山东青岛,语文教师王泽钊十几年前开始自编教材给学生授课。从刻钢板油印到胶印,直至一套150万字的《新语文》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他曾用两个晚上的时间给学生讲弗洛伊德;暴风雨来临时他招呼学生站到窗户边看乌云怎样翻滚,“看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有没有胡说”。他带的学生语文高考成绩突出。但在18年里,他却不得不换了4所公办学校,在最后一所学校组织的考核中因得票太低险些下岗,最后被领导“出于保护”降格使用。王泽钊愤然辞职。
  王泽钊说:“做语文老师很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他没有被评过先进,没有得到过任何荣誉,尽管学生说:“跟王老师的一年改变了我的一生。”
  相比之下,严凌君能够脱身于常规教学,专职从事编著和课程探索,他不得不提到自己的“天时地利”:不但始终得到校长的鼓励支持,更得到来自区教委的直接肯定。每个学期,“春韵”都会结一个集子,编印装帧不输于正式发行的期刊。网站的投入更是全部来自学校和教委。
  直到今天,他依然庆幸自己当初果断地跳进蛇口这只“改革开放的试管”。
  刚到这里时他参加过一次工业区的董事会选举,“那是非常明朗的民主气氛,允许发表自己的看法,充满变革的勇气”。
  严凌君的判断是:这片土地聚集了中国较早的一批理想主义者,他们是怀着梦想来到这里的。
  钱理群先生在丛书序言中向所有教育第一线的语文老师致敬,“只有他们,才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主力,如果不能保证中学语文老师自由言说的权利,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且落实到他们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的教育改革,就将如有些老师所担心的那样,仅仅成为一阵喧嚣。”
  最近的几年里,不断有争论入耳。
  涉及性描写的《尘埃落定》该不该推荐给学生?尚存史实学术争议的《隆中对》该怎样取舍?价值层面的探讨已经开始,可不等争出分晓,已有酷爱《三国演义》的中学生在高考中得了作文满分,而剑走偏锋的韩寒们,已经成为出版商追捧的对象。在这些有着强烈自我选择意识的孩子面前,语文教育像一个自说自话的老者。压力,其实悬于每一位师者的头顶。
  严凌君对身边的语文老师说,对学生也说:不能光是等待,最重要的从手底下做起来。我们似乎习惯了从上到下的变化,其实多少变化可以由我们亲手来完成。尤其是在“新语文”似乎已经隐约可见的时候。
  “发句牢骚,喝两杯黄酒——什么也改变不了。”严凌君说。该押题的继续押题,该补课的继续补课,久而久之,语文老师的生存技能怕是要和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全不相关了。到那个时候,他们反倒要成变革的阻力。
  严凌君说:“我再也不愿意回到那种没有尊严的回忆中去,我一个人脱离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算幸运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领受到这种幸运了。”

严凌君:找回语文老师的尊严

  他执拗地要把语文教材纳入新的价值体系。他出版自己的“青春读书系列”,因为不允许语文教材“里面有虚伪,有欺骗,有大量的泥沙”。
  严凌君:找回语文老师的尊严

  □本报见习记者 徐楠

  2004年春节,商务印书馆新出的一套丛书,被作为“压岁书”在北京推广。它的总标题是“青春读书课”中学生系列人文读本,顾名思义,它来自一门课。
  这门课在深圳育才中学讲了5年,被深圳市南山区教委向全区推广。
  钱理群先生亲自作序。作家莫言说:“假如35年前我能读到这样一套书,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丛书的编著者、“青春读书课”的主讲老师叫严凌君,过了这个春节他就41岁了。



  敞着门的课堂
  2月,育才中学在微雨中开学了。
  走进校园,迎面一棵老榕树。从1999年至今,这里每周都会挂出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
  文学与你有约
  青春读书课敞开大门
  不分年级,来去自由
  每周给文学一小时
  悄悄滋润你的青春
  本周主题:……
  时间:……
  地点:……
  “主题”两个字的后面,曾经是“冷眼热说余秋雨”,曾经是“我们需要一场灵魂的拷问”,曾经是“看中国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曾经是“捍卫人性———文学直面社会现实”……
  “文学的真义在民间,在生活,在人本身。”严凌君选了这句话,放在他的读本扉页。
  宽大的阶梯教室,后门始终开着。严凌君不用辅助教具,也不做特别准备,进了门,“全凭一张嘴”。他要求学生:只要有任何想法,马上大声说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没有考试,每个主题的末尾是“荐书”环节,会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初中学生能听到《小王子》,听到《呼兰河传》,听到冰心、张海迪和泰戈尔。严凌君对他们说:“谁是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就是‘小王子’。当你在书中看见自己童年的身影,当你也觉得对一朵花的柔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当你不愿做一个装模作样的‘正经人’,那么,你就是小王子。”
  说这一小时是给“文学”的,或许并不准确。高中学生甚至还能听到“文革”、听到启蒙运动、听到萨特和薛定锷。严凌君对他们说:“任何一个有能力的人拒绝反思,都将使我们整个民族失去一次改进的微小的机会。灵魂的拷问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不能因为没人赞赏和跟从而放弃。要像基督那样期许别的清醒者———你们是世上的光,你们是人中的盐!”
  讲到张志新,讲到遇罗克,老师会走近学生,激动得坐到桌子上。
  商务印书馆2003年10月出版的这套丛书,就是这门课的“课文”。严凌君选了“大跃进”时期的红旗歌谣,选了王进喜的劳动号子,选了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选了崔健的中国摇滚;他选了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节选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导言,节选了联合国宪章。翻开书来,在顾准的《科学与民主》之后,紧跟着朱学勤的《愧对顾准》;与释迦牟尼《鹿野说法》并列一起的,是圣经中的耶稣《登山训众》;王小波的情书和遗嘱并列为一个篇目,严凌君在导读中说:时隔20年,激情未减。可惜天不假年。
  他毫不担心学生难以逾越这样的高度——只要依照完整的选本逐级递进上来,谁都可以直入殿堂。我们常常是“高估了老师,低估了学生”。而这个老师,坚持“敬畏青年”。
  丛书7卷14本,从初中到高中,主题词分别为:“成长”、“心智”、“文学”、“中国”、“思想”、“文化”。最后一本被定名为《人间的诗意》,有篇评论说:“好个‘诗意’二字!隐隐与《人间词话》之‘境界’异曲同工。”严凌君强调:“我个人是从构建青年学子的精神家园、关注国家的前途、未来的命运方面来定位的,而不是简单地看文章是不是漂亮。”
  育才中学每年大约有100名学生修读这门课。
  有学生说:“这是一门给你自由、教你自由的课。”
  有学生说:“在读书课堂里,我们始终被思考的痛苦充斥着。”
  有学生说:“现在我们毕业走出国门,超重的行囊里,依然塞着《青春读书课》读本。”
  当然也有学生很快就在匆忙应考中平复了读书课的波澜,还有更多学生没进过这个课堂———100人只占学校学生总数的九分之一。对于这个自称“一意孤行”的教师来说,他要抗衡的是整个一套教学系统。
  他只管自顾自地播种。

  语文之痛
  严凌君是在痛苦之中开始编选读本并撰写导读的,那是1990年代初。
  “我教语文20来年了,没有体会到做一个语文教师的尊严。”
  严凌君说:“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内容没有人文含量,没有文化含量。”
  教材里自然也不乏雄篇美文,教学实践却把它变成一个个尸体解剖的对象,“我们做的是尸检的工作。主题、中心、段落大意、写作技巧,这些纯粹技术上的分析,割断的是一个人和母语之间的血肉联系。”
  学生该怎样思考、怎样感觉,都被《教学参考》规定好了。
  这不是与人、与成长密切相关的东西,更遑论智慧的提升。
  “少、慢、差、费”成了语文教育的标签。差到什么程度?
  做了20年语文教师的严凌君说,两种学生是常见的。一种接受了12年的系统语文学习,但却仍然没有学会读书———既没有自学的兴趣,也没有读书的方向,更没有读书的方法与审美意识;另一类学生功课优秀,能够顺利考上大学———目前绝大部分是进修文科之外的专业,有可能,他们一生的人文功课,就是中学时代那几本教科书。
  在个性和人格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极少有过人文的阅读与思考,这样一批批“优秀”学子的“精神家园”何在?中学语文教育是否存在严重失职?
  面对语文教学这门“学问”,严凌君说:“我不允许里面有虚伪,有欺骗,有大量的泥沙。”
  10年前,“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指责,让他为自己的职业羞愧。
  10年后,他撰文说:“化育天下学子是读书”。

  被分成“两半”的教师
  在江西读师范大学的时候,踏踏实实上课的日子只有半年,剩下的时间都在图书馆。“可能是自小太贫乏了吧,显得特别饥渴。”
  大学毕业后严凌君成了江西吉安师范学校的一名教师。1990年,深圳育才中学校长收到他的求职简历后亲笔回信表示欢迎,严凌君相信这是一个值得托付理想的地方。
  现在,他是育才中学的高级教师,不再教授常规的语文课。1997年开始,他在两年中打了5次报告,要求开设一门实验性的文学阅读课程。开这门课享受半个教师的编制,执导文学社又有半个教师的编制,严凌君的生活就由这两个“一半”撑起来了。
  育才中学的文学社叫“春韵”,现在它位居全国中学九十九佳文学社(团)之首。“文学社的网络化,我们在全国是第一个!”网站的常客已经从育才中学本校范围扩展到港澳台甚至海外的一些大中学生,“春韵”已经登上了《大公报》的版面。严凌君的办公室就是“春韵”网站和文学社的基地,当初建站汇集了来自学校各年级的网络技术爱好者,他们每天中午就在这间屋子里,吃严老师请的盒饭。不时会有一些中学生在门前探头探脑地问:可不可以为“春韵”做点事情?
  打开电脑,聊天工具QQ的登录提示框首先蹦出来,严凌君熟练地进入,给手下的版主发消息,提醒他清理版面。
  他每天都挂在网上,在线指导学生的写作,不断发帖、回帖。他说:文学是每个人内心的需要,写作不为考试,是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网络上,他拥有数不清的学生朋友。
  他递出的卡片,是自己和春韵网站共同的名片,他还想把春韵建成语文教师应用“青春读书课”读本的网上备课平台。他自称“白衣书生”,对于个人生活只想简化。
  “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读书编书,三分之一用在网站。”全部内容如此。
  钱理群先生在“青春读书课”系列读本的序言中写道:“我知道这数百万字的分量。”严凌君说这背后是自己百倍于此的阅读量。因为读书太投入,他经常要强令自己在凌晨3点以前睡觉。“就算不为编书,生活也是这样的。”
  严凌君最大的骄傲,是有一间自己的书房,“环壁皆书,欣然自得,坐拥书斋成一品老百姓”。
  无疑,他还会继续做语文老师。
  “你看着学生们的谈吐、想法一点点发生变化,看他们今年写的东西和去年写的东西已经大不一样,你能感觉到他们在成长。这是最重要的。”

  自下而上“新语文”
  多年来,被同一种痛苦折磨着的语文教师不在少数。春韵网站上有人发帖说:“类似这样的想法我早就有了!”
  严凌君也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比如在山东青岛,语文教师王泽钊十几年前开始自编教材给学生授课。从刻钢板油印到胶印,直至一套150万字的《新语文》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他曾用两个晚上的时间给学生讲弗洛伊德;暴风雨来临时他招呼学生站到窗户边看乌云怎样翻滚,“看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有没有胡说”。他带的学生语文高考成绩突出。但在18年里,他却不得不换了4所公办学校,在最后一所学校组织的考核中因得票太低险些下岗,最后被领导“出于保护”降格使用。王泽钊愤然辞职。
  王泽钊说:“做语文老师很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他没有被评过先进,没有得到过任何荣誉,尽管学生说:“跟王老师的一年改变了我的一生。”
  相比之下,严凌君能够脱身于常规教学,专职从事编著和课程探索,他不得不提到自己的“天时地利”:不但始终得到校长的鼓励支持,更得到来自区教委的直接肯定。每个学期,“春韵”都会结一个集子,编印装帧不输于正式发行的期刊。网站的投入更是全部来自学校和教委。
  直到今天,他依然庆幸自己当初果断地跳进蛇口这只“改革开放的试管”。
  刚到这里时他参加过一次工业区的董事会选举,“那是非常明朗的民主气氛,允许发表自己的看法,充满变革的勇气”。
  严凌君的判断是:这片土地聚集了中国较早的一批理想主义者,他们是怀着梦想来到这里的。
  钱理群先生在丛书序言中向所有教育第一线的语文老师致敬,“只有他们,才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主力,如果不能保证中学语文老师自由言说的权利,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且落实到他们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的教育改革,就将如有些老师所担心的那样,仅仅成为一阵喧嚣。”
  最近的几年里,不断有争论入耳。
  涉及性描写的《尘埃落定》该不该推荐给学生?尚存史实学术争议的《隆中对》该怎样取舍?价值层面的探讨已经开始,可不等争出分晓,已有酷爱《三国演义》的中学生在高考中得了作文满分,而剑走偏锋的韩寒们,已经成为出版商追捧的对象。在这些有着强烈自我选择意识的孩子面前,语文教育像一个自说自话的老者。压力,其实悬于每一位师者的头顶。
  严凌君对身边的语文老师说,对学生也说:不能光是等待,最重要的从手底下做起来。我们似乎习惯了从上到下的变化,其实多少变化可以由我们亲手来完成。尤其是在“新语文”似乎已经隐约可见的时候。
  “发句牢骚,喝两杯黄酒——什么也改变不了。”严凌君说。该押题的继续押题,该补课的继续补课,久而久之,语文老师的生存技能怕是要和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全不相关了。到那个时候,他们反倒要成变革的阻力。
  严凌君说:“我再也不愿意回到那种没有尊严的回忆中去,我一个人脱离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算幸运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领受到这种幸运了。”

俄罗斯总统身家几何?

  在亿万富豪频出的俄罗斯,坐在权力顶峰的普京总统身家几何?普通的俄罗斯民众可以确切地知道吗?可以,普京总统已经亮出来了。
  2月2日,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俄现任总统普京,顺利通过了下一届俄罗斯总统选举候选人资格登记。同时公布了普京和他的妻子柳德米拉·普京娜的收入和财产。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给出的数据是,普京1999—2002年的总收入达到7799637卢布(约合27万美元),目前在银行的存款折合美元为13.4万。普京的工资一共分几个部分,分别在总统办公厅、总统事务局和总统警卫局领取。目前普京的月薪已经达到7万卢布,但是对比一下他的总收入,工资远不是主要来源。



  据悉,普京主要是通过写作和变卖地产得到其余收入的。普京2000年刚上任就向前任叶利钦学习写了一本《跟普京学柔道》,上市之后立即成为畅销书,他从授权的两家出版社获得丰厚的稿酬,不过他并没有透露具体数额。
  此外,普京还卖掉了他在圣彼得堡的几处地产,包括两块分别为3302平方米和3494平方米的空地,一套面积为152平方米的住房。
  在不动产方面,目前普京在莫斯科州拥有一块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空地,在圣彼得堡拥有一套77平方米的住房和两个车库,在莫斯科市拥有一个车库,但是他本人没有私家轿车。普京全家目前居住的总统官邸属于联邦政府,同时经莫斯科市政府的批准,普京还拥有一套153.7平方米住房的使用权。
  普京的钱大部分都存在俄罗斯储蓄银行,有326万卢布,另外他还在工业建设银行存了50万卢布,波罗的海银行存了6万卢布。除此之外,他还拥有圣彼得堡银行的0.00015%的股份。
  普京夫人柳德米拉由于没有工作,在1999—2002年间,这位俄第一夫人总收入为11000卢布约合370美元,这些钱是她卖掉了600平方米的一块地皮所得。另外,她在俄罗斯储蓄银行和工业建设银行也有存款,分别为440万卢布和118万卢布,是她过去工作所得。柳德米拉本人目前没有其他不动产,也没有私人汽车。
  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参加总统选举必须公布自己以及家人的财产。这项制度从叶利钦推行总统制之时就已经确立。目前必须公布的财产包括候选人自己和妻子的财产,而上一次的时候还要求同时公布候选人子女的财产。根据俄法律规定,候选人隐瞒住房、土地等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选举委员会有权拒绝登记。这并不是一纸空文,在上一届总统选举前对候选人资格的审查中,由于发现时任自民党主席的日里诺夫斯基在财产申报中隐瞒了其儿子列别杰夫的一套住宅,选举委员会就拒绝给予登记,剥夺了其参加总统竞选的资格。
  经过十几年激进的私有化改革,经济私有化在俄罗斯已经比较彻底,2001年9月杜马通过的《土地法》中甚至规定私人可以购买城市用地变成私人财产;私人财产权已经得到了法律的充分认可,成为国家的制度。
  私有产权的清晰化也为政治上的民主与公开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领导人的收入和财产状况是民主社会里民众知情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权力本身也是经济活动的动力之一。现代政治学假定,那些拥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借助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益。由于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认可和支持,而民众认可和支持政治领导人的动机是希望他们提供安全和幸福,因此,领导人向公众披露自己以及家人的财产,就是取信于民以及政治透明化的一个极重要的举措。
  历史经验证明,社会中的侵占行为往往是以权力为依托的。凭借权力的强制,掌权者可以占有任何社会资源。其占有的对象既可以是共有财产,也可能是他人的私有财产。借助权力占有资源最大特点是简单快速,只要一方拥有的权力足够大。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公开强占财产或自然资源的行为越来越少,但远非已经杜绝。这便是现代国家对权力始终保有高度警惕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求政治领导人公布财产不仅仅是对权力的制约,更体现了政治文明。叶利钦与普京两位领导人的上述举动,就是政治人物对民众诉求的回应。叶利钦在其回忆录《总统马拉松》中曾详细记下了他在总统任期的财产,包括:国家分配的别墅一套,占地4公顷,建筑面积452平方米,在莫斯科有一套位于奥谢尼大街的住宅;有一辆小汽车,购于1995年;在别墅和家中,各有一台冰箱、几台电视机、一些沙发衣橱等家具、几件衣服、一副网球拍、一架落地秤,音响和录音机各一台,一些书。妻子和女儿有几件饰物。据1999年元旦时的财产记录,在银行户头上有84.36万卢布;而1998年的薪金收入为18.3837万卢布。这是他卸任前的最后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是给国家税务总局的。
  按照俄罗斯法律,官员们不得收受200美元以上的礼品。价值200美元以上的礼品就成了国家财产,最值钱的礼物存放在国库里,另一些则存放在总统的图书馆。总统所收到的全部礼物都登记入册,并存放在克里姆林宫第一座建筑物内的总统图书馆旁边的一个房间里。普京自上台之初到50岁生日以及到各地视察,收到各种各样价值不一的礼品无数,但普京本人也跟其他官员一样,只可以保留价值200美元以下的礼品,这其中包括1999年叶利钦离任时送他的一支钢笔和紧急情况事务部部长谢尔盖于2000年送他的一条名叫科尼的黑色拉布拉多猎狗,普京喜欢经常带在身边。

从XP中彻底移除Windows Messenger

  想必很多人和我一样,在XP上使用MSN Messenger,但是Windows Messenger又始终关不掉,即使在选项中设置不自动启动、不自动登录,他还是会随系统启动,并且关闭进程后还会自动启动自动登录,并注销掉正在运行的MSN Messenger。最可恶的是,我明明没有登录MSN Messenger,突然就会有人冒出来句话……最后只能改掉程序的文件名了事。

  今天Google了一下,想不到有那么多解决办法。其中有一个办法最简单:开始->运行->键入

RunDll32 advpack.dll,LaunchINFSection %windir%\inf\msmsgs.inf,BLC.Remove

  哈哈,整个世界清静了……此方式适应所有XP系统。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