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os Dai’ Blog No excuse, no panic

一个网站,一个功能

  如果追随 Web2.0 网站的文化起源,我觉得 Google 就是原始模型。为什么叫 2.0?很简单,就是要区别于 1.0。什么 W3C、Ajax、RSS、Web API、社会性、开放性、用户组织内容……都是具体表现,实质就是玩不同于 1.0 的东西。只要以前没玩过,都能算 2.0。个人认为 Google 就是第一个玩 2.0 的:没有精心排版的表格嵌套页面,没有冗长的首页,没有专职编辑组织的内容,甚至感觉 Google 想让你在使用后快点离开。这些是最区别的,所以也是最可爱的。1.0 时,中国电信被称作 ISP(Internet Services Provider),门户、包括不是门户的网站几乎都自称 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貌似比 ISP 高级。Google 出现后,人们发现网站原来可以没有 Content,可以不是 ICP,而又成为 ISP(Internet Software Provider)。如今的 “Beta” 网站,都是后 Google 时代的 ISP。

  前两天装了 Flock,感觉这种浏览器才是真正的 Next Generation,虽然还有很多问题。好比我觉得 RSS 一定要等有好的在线阅读器才会好玩,客户端的阅读器只能发掘它的表面应用;而 Web API 也要有了 Flock 这样的客户端才会好玩,flickr graph 这样的也只是发掘了 Web API 的表面应用。

  今后能真正像 Google 那样搞出名堂的,可能就是专注于做一个非常小的应用。因为有类似 Flock 的软件,所以任何将小功能发挥到极致的网站都是有很强生命力的。并且,因为小,用户才会觉得可爱,对手才会觉得不屑,Google 正成于此道(虽然现在反悔了)。所以我比较看好现在做的最“小”的 del.icio.us。一个网站,一个软件,一个功能,一个故事。

给 MT 加个 Sitemap 模版

Google Sitemaps 主页:http://www.google.com/webmasters/sitemaps/login
Sitemaps 简介:http://www.google.com/webmasters/sitemaps/docs/zh_CN/about.html
Sitemaps 协议:http://www.google.com/webmasters/sitemaps/docs/zh_CN/protocol.html

  Sixapart 曾将模版列为 MT 第一大特色,完成 Sitemap 这样的小事当然不费吹灰之力。

  新建一个索引(Indexes)模版,存为 sitemaps.xml,内容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urlset xmlns="http://www.google.com/schemas/sitemap/0.84">
<url>
<loc><$MTBlogURL encode_xml="1"$></loc>
<changefreq>hourly</changefreq>
<priority>1.0</priority>
</url>
<MTEntries lastn="49999" sort_by="modified_on" sort_order="descend">
<url>
<loc><$MTEntryLink encode_xml="1"$></loc>
<lastmod><$MTEntryModifiedDate utc="1" format="%Y-%m-%dT%H:%M:%SZ"$></lastmod>
<changefreq>daily</changefreq>
<priority>0.5</priority>
</url>
</MTEntries>
</urlset>

  "Save and rebuild",到 Google 上去提交你的 sitemap url 吧。如果还要看统计信息,还需要在 sitemap.xml 的相同目录下,按 Google 给的文件名新建一个空白 html 文件,以表明你对于这个目录是有权限的。这时也不必开一个 FTP,再新建一个模版就好了,存为这个文件名,"Save and rebuild",and all done。效果见:http://www.xdanger.com/sitemap.xml

有创新就是重要的

  咳嗽昨天拉扯到 IT 产业已不再重要,不管是 美国的 IBM、DELL,国内的联想、方正、长城、四通,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IT企业,正在慢慢地沦为配角,人们已很难再有兴趣去关注他们。我在想,不管洪波论述的是不是眼球问题,抑或是他们现在所能产生的附加值、能拉动的 GDP 的价值问题,他都肯定没考虑到还有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传统 IT 业巨人,其势现在已能压过人们对于 Google、对于 Web2.0、对于新一轮互联网热潮的激动: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或许 Apple 的 Logo Apple Icon 象征了他们走过的一段很不平坦的道路。曾经像 IBM 硬件+软件垄断大型计算机产业一样,苹果机也曾几一度在个人 PC 上风光无限。但随着 Steve Jobs 的离去,苹果几乎像现在没有柳传志的联想一样止步不前。十年之后,Windows 95 发布,苹果陷入财政困难。96 年 Steve 重回苹果,97 年推出了 iMac,挽狂澜于既倒。现在,苹果最为人熟知的恐怕就是 iPod + iTunes,已 90% 占有了数字音乐市场,完全击溃了 SONY 先前的垄断,也是 iPod,将苹果推向了新一轮的潮流浪尖。看看苹果这段时间的开发进度,新款 iPodminishufflenano、及最新可播放视频的 iPod) 连续出击,伴随着的是 iTunes 几乎每两个星期就会有一个新版。Mac OS Tiger 全新出炉,更令人振奋的是明年年中就会有 x86 平台上的 Mac 系统了。

Apple产品

  是否是 Keso 所说的“重要”不能一竿子打翻一个产业。互联网现在之所以“重要”,因为有那么新兴的技术、网站、概念诞生,有分众传媒、Baidu 这样的公司去一次次创造中国的 NASDAQ 故事。如果现在互联网还在玩 99 年的那套东西,新的网站都是像新浪一个样子的,就算能有现在商业价值,是否就能被如此关注?正因为这个产业里有太多的创新,所以才显得这个行业“重要”,人们才会去关心,因为那里可能有令人激动的故事。不要对那些相比之下不那么重要的传统 IT 公司嗤之以鼻,无论什么公司,从事哪个行业,专注于哪个领域,只要能像苹果那样大刀阔斧地创新,那就永远是人们追捧的对象。

IT企业们

选择 Feedburner

  就像 keso 说的,feedburner 占据着真个 RSS 产业的咽喉要道。而我一直不太甘心把自己的咽喉轻易交人,孔明教导:当道扎寨。而现在,有两个原因让我选择 feedburner:1. feedburner 已经牢固占据了 RSS 产业的咽喉,有了一定资本,生存应该远不成问题,就像 Hotmail,就算有哪天不行了总有人会接手,作为用户就不必担心邮件会失效;2. 普通用户肯定无法实现将 flickr、delicious 上的个人 RSS 和 Blog 的 RSS 结合起来,而 feedburner 可以提供统一的一个 RSS 来实现个人品牌展现。

  不能不说,feedburner 的团队,不仅技术开发能力强,更了不起的是他们最有眼光,先抢占了 RSS 带来的整个信息产业即将飞跃发展中的战略要地。

  我提到的 RSS(除非特别指出) 不特指 RSS 2.0 或某个版本,包括所有 RSS 0.9/1.0/2.0、Atom 0.3/1.0,他们的后续版本及其他以 XML 格式展现的某个特定内容的更新,用以给用户订阅。

学习Ning的框架

  今天终于收到了 Ning 的邮件,成为了 Developer,嗯,终于可以偷窥别人的 code 了:-D

  Ning 是一个社会性互应用的 Playground,就是已经为你搭好了一个 framework,只要使用它的 API 就可以快速创建项目。在首页上已经给出了所有目前成功的社会性应用的模拟程序,Craigslist、Flickr、del.icio.us 等等都一网打尽。在 Ning 上的所有项目,Developer 都可以看到源代码,并且马上克隆、修改,然后形成自己的项目。似乎是很共产主义的乐园,大家按需索取。其实这样可以快速发现哪些项目是好的 idea,并且好的 idea 可以被更多人更快的“发扬光大”,相信今后肯定有很成功的项目是从 Ning 上培育发现的。

  虽然不太明白它的商业模式,但起码这是非常好玩,而且可能孕育出商业价值。最关键的是 Ning 可以迅速培养出 Good Idea,但那些基于 Ning 的框架开发的项目是无法直接拿出去使用的,framework 的封闭保证了好的项目最终一定被 Ning 第一时间投入实际运作。

  正在进一步学习怎么玩……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